10日,市园林和林业局局长周耕主持召开局务会,局规划科技处在会上汇报了京沪园林林业科研工作调研情况,分享了国内一流园林和林业科研院所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为我市园林和林业科研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期,为提升我市园林和林业科研工作水平,市园林和林业局副局长余凤生带领局规划科技处,市园林科研院人员,赴北京、上海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组重点围绕京沪园林林业科研院关于科研、成果推广、园林规划设计、科研人员激励和绩效管理等工作,与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简称“北京院”)、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简称“上海院”)进行了座谈,并当地考验查证了科研场地。
两院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行业领先的科研水平、创新的研究方向和先进科研设施、科学的研究方式、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让考察组对两院科研工作成就有了直观感受,大大启发了我市园林和林业科学技术工作思路,提供了经验做法,也进一步了解到我市园林和林业科研工作存在的差距,更加坚定了追赶一流院所提高自身水平的决心和信心。
周耕指出,此次学习考察有深度、很全面,通过向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的学习,对提高我市园林和林业科研院所建设水平,推进园林和林业局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是依据和宝贵经验。他强调,我市园林和林业科研院所要构建五个体系,努力打造全国一流园林和林业研究院所。
面向“三化”大武汉建设,结合自己特色和优势,着力推进生态学、绿地规划学、园林景观学、植物学等学科建设,打造科学严谨的学科结构。
发挥我市大专院校科研优势,立足本地实际,针对我市园林和林业发展的明显问题,开展法桐、香樟、水杉等行道树,荷、梅、菊等花卉植物和湿地生态等研究。
推进园林科研院综合改造,打造袖珍版植物百科全书。完善中试基地布局,将苗圃基地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技术交流培训基地。
引进培养博士、硕士、本科等不同层级专业人才,争取建立院士工作站,形成人才金字塔。提高人才素质,注重人才的实践技能培养。
加强科研院所的管理考核,充分的发挥人才作用。用好省市科学技术创新“黄金二十条”、招才引智等政策,借鉴中科院、武汉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经验,探索市场化的引人留人和激励创新机制。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79年,是北京唯一的市属园林绿化行业公益性科研院所,同时也是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新优园林植物中试基地和国家职能技能鉴定所。主要是做园林绿化科技攻关、技术咨询和服务、科研成果推广、科学技术普及以及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2016年,被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财政局评为北京市高水平科研院所。现有在职职工145人,其中博士22人,硕士37人,教授级高工15人,高级工程师3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
拥有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绿化植物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园林绿地生态功能评价与调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建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是北京园林绿化行业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通过CMA的机构,可对外开展土肥、水质和防水卷材耐根穿刺性能检验测试服务;建有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中心、城市树木健康评价及复壮技术研究中心、城市绿地ECO科学观测研究站、大树实验室、建筑覆土绿化试验站、模拟道路立地环境行道树观测试验站和天敌昆虫繁育中心等一批行业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和2个总面积460亩的彩叶植物中试基地;科研温室15000余平米,科研仪器设施原值近4000万元。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同时挂“上海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牌子)于2015年9月正式更名成立,其前身为1979年建立的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目前在职职工100余名,其中高级专技人员30余名(一半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拥有世界生态建设杰出人物 、上海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等国内外知名专家10余名。
拥有上海市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上海市园林绿化质量检测中心、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中心、城市困难立地生态园林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蔷薇属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上海子平台、上海绿地土壤质量检测共享平台等多个综合性研究平台,以及邬桥、青松、老港等3处共计250亩野外试验基地,同时也是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指导办公室和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设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上海市科委设立的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绿地土壤质量检测共享平台(筹),上海市科委设立的上海绿化市容特色技术和产品推广服务平台。拥有元素分析仪、碳通量仪、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细胞融合仪等一批先进科研设备仪器。
北京院拥有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组建专家库、建设古树名木基因库、编制京津冀重点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开展古树养护、复壮技术培养和训练和树龄树种鉴定工作。
上海院与南京林业大学曹福亮院士共同申请院士专家工作站,主要围绕城市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方向开展相关研究。建立了城市困难立地生态园林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为困难立地绿化造林提供技术支持。
聚焦当前行业发展重点和难度,在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和评价、城市屋顶绿化和地下设施上方绿化、城市园林土壤检测、园林植物新优品种选育、大树复壮、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开展行业前沿方向的科研项目工作。
北京院开展了城市绿地生态监测评价(含城市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园林植物立地条件、古树复壮等课题研究。上海院紧紧围绕城市“双修双补”开展研究工作,使应用性研究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北京院以院长李延明任实验室主任的园林绿地生态功能评价与调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展了模拟道路立地环境行道树观测试验,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系统,进行了模拟技术探讨研究等一系列创新性科研工作。
上海院建立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环境效应实时监测与评价系统,在主要城市公园和上海院内设立监测点和电子屏,实时监测和显示空气质量、清新度、舒适度、土壤要素等相关生态数据。
北京院主编或参编40余项编制。如参编国家标准《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和应用作业规程》(GB/ T31755-2015)、行业标准《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JC/T1075-2008)。上海院主编国家标准《绿化用有机基质》(GB/T 33891-2017),上海区域标准《绿化有机覆盖物应用技术规范》(DB31/T 1035-2017)。
北京院开展了草花新品种选育,月季、乔灌木以及宿根地被植物引选育工作,拥有3个月季新品种国家登录、4个蔷薇属植物新品种权以及万寿菊等22个林木良种知识产权。
上海院上海市蔷薇属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2016年入选国家林业局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为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蔷薇属植物新品种选育研发中心等。
作为公益类行业科研院所,两院工作均紧扣上级部门重点难点工作,针对城市绿地对城市热岛效应、土地集约利用、困难立地土壤修复和生态重建、新优植物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热点,进行一定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
两院开展科研工作均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对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屋顶绿化、绿化植物立地条件、园林植物新优品种选育、大树生长维护等,以自主创新科研观测模型、创造科学观测评价体系、运用先进科学仪器设施,提升了园林和林业应用型科研工作水平。
基本上每个科研项目都有相应研究场地、专门观测设施、相应观测和展示体系、针对性强的不一样对比对象。如北京院的建立模拟道路立地环境行道树观测模型和北京建筑覆土绿化试验站自创的立体模拟种植箱。
科研人员自主创新,建立世界首创的设施模型。以定期多点观测数据作为科研依据,形成指导具体工作的技术成果。
两院课题来源多,有国家科技项目、自然基金、国家林业局、市科技项目、市建委等,创收途径多,有成果推广应用、技术咨询服务、培训教育、科技交流展示、行业技术鉴定等。
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与政府合力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在硬件设施方面财政投入力度大。北京院拥有科研温室15000余平米,科研仪器设施原值近4000万元;上海院拥有一批先进仪器,下步还将结合新建实验楼增加3千万元科研设备。
对科技项目研究实现项目管理,对人员管理实现绩效考核和收入奖惩制度,激励政策向一线科研或成果推广人员倾斜,建立动态调整绩效考核机制。如北京院收益分配按成果转化贡献者高、公益岗中、未贡献者低原则对科研人员激励。上海院实施人员绩效管理,按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1:0.8比例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