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钢铁行业推动超低排放改造,有力促进了钢铁行业产业体系优化、环保技术进步和治理水平提升,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部分地方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层层加码,实施“超超低”标准。
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全国人大代表,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看来,钢铁行业不应一味追求“超超低”,而应将“加强源头治理”确立为努力的方向。
“包钢(集团)公司格外的重视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将2023年定为环保管理提升年、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年。”孟繁英表示。
包钢自2020年全面启动钢铁工序超低排放改造以来,已完成了本部10座焦炉、1座带式球团机、5座烧结机等30余个重点工序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2022年5月19日,清洁运输超低排放改造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络站点进行了公示,包钢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完成清洁运输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
“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统筹规划、防治并重的原则,通过对污染物的源头削减、过程减量以及末端治理,将超低排放改造贯穿于生产全工序、全流程、全时段,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厂容厂貌的全面整治。”孟繁英表示,“目前,包钢钢铁板块环保成本占总成本的5.3%左右。”
据介绍,针对焦炉烟气处理,包钢超前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提前5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针对烧结机、球团烟气高硫高氟,烟气成分复杂,无成熟可借鉴技术路线的问题,广泛征求国内外有名的公司改造意见及方案,充分论证技术的可行性;在热处理炉超低排放改造是采用源头减排还是末端治理的问题上,包钢到国内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公司进行当地考验查证、交流,考虑到高炉煤气精脱硫前端治理工艺不够成熟、包钢的热处理炉大部分使用高焦混合煤气的现实情况,包钢选择了末端治理;多次邀请冶金规划院及监测评估单位到现场进行“把脉”“会诊”,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包钢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运行维护要求较过去更加严格,基本能达到长期稳定运行的要求。”孟繁英表示。
“内蒙古自治区目前没有在超低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再度加严的环保标准或政策法规。”孟繁英表示。但她对于部分地区推行“超超低”标准,发表了几点看法。
一是实施“超超低”标准可能带来更大的技术风险。自2019年4月份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各钢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地推进改造,但是超低排放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仍需时间检验,实施“超超低”标准并不科学。
二是实施“超超低”标准,污染物减排成效并不够明显。钢铁企业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后,污染物排放量已大幅度减少,减排效益显著,已达到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如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指标比发达国家钢铁排放标准加严8倍~10倍)。如果在超低排放的基础上再度加严,污染物减排效果与环境效益也不会有明显改善。
习曾精确指出,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方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能源结构、产业体系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脱离实际。“搞碳冲锋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甚至限电,这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孟繁英强调。
三是增加企业金钱上的压力,不利于钢铁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近几年一些钢铁企业陆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环保设施正处于超低稳定运行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钢铁企业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如果推行“超超低”将导致大批工程推倒重建或再追加投资改造优化,不仅造成巨大浪费,也给企业的生存带来危机。
四是“超超低”将进一步增加能耗及碳排放,不利于协同推进减污降碳。“钢铁企业已经在加足马力协同推进超低排放和节能降碳,地方政府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也应适当考虑企业的承担接受的能力。”孟繁英强调。
对于如何加强源头治理,孟繁英认为可从3个方面入手。第一,统筹考虑产业体系、能源结构调整问题,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同时做好能源和资源节约,最终实现源头的降碳、减污。第二,加强与国内一流企业的对标交流,以标杆引领、示范带动为路径,学习国内一流企业先进环保管理理念、管理方法,逐步提升企业环保管理上的水准和管理效能。第三,推动智能化赋能,着力构建智慧环保管理体系,将新一代信息化手段与环保管理深层次地融合,降低环保设施运行成本。
“对于实施超超低标准,我查过有关的资料,也和业内人士交流过,操之过急或者矫枉过正的一刀切倾向,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钢企的平稳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柳钢集团质量部化学研究室化验工杨正平表示。
在她看来,不计成本的投入,会使设备的能耗加大,不利于协同减污降碳,得不偿失;脱离实际,不考虑行业发展、技术和管理现在的状况地推行“超超低”标准,会损害钢企健康发展的大环境,进而削弱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柳州市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地表水水质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当地市民经常到柳州市的环江滨水大道上游玩,碧绿的柳江绕城而过,江水清澈、景色宜人。柳州市环保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全市各个工业公司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工作10年来,我对柳钢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成效有切身的感受,也见证了柳州城市面貌和企业环境治理发生的改变。”她表示。
“十三五”以来,柳钢累计投入环保资金120亿元,大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建设推广应用各类先进的环保设施设备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烧结、球团烟气全脱硫;“三废治理”成效显著,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余热废渣循环利用等等,建成了生态宜人的花园式工厂,实现钢企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发展。
杨正平表示,习殷切嘱托“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广西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广西的优势和竞争力。“我们应分阶段、分区域落实超低排放的政策要求。”她说。
为此,她提出两点建议。第一,目前,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还不成熟,运行成本比较高,可等待技术更成熟之后再大力推广;或者政企联动,合力推进技术进步,确保公司制作经营平稳健康。
第二,在封闭、密闭改造方面,因南方夏季时间长、气候更湿热,密闭环境下温度最高可达到50多摄氏度,考虑到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安全问题,可实施南北差异化管理。